陈艳群:夏威夷疫情散记——机器人送餐
截至夏威夷时间4月28日中午12点,全球确诊人数为3,127,951,死亡216,987,治愈950,878。全美共确诊1,029,879,今日确诊19,522,死亡58,640,治愈140,138。夏威夷共确诊609,新增2例,死亡16例。
美国海军医疗船“安慰号”在3月30日,纽约市感染激增和需要重症监护时抵达纽约。最初目的是接收非新冠病毒患者,以缓解城市医院的过度拥挤。随着过去几周住院人数的下降,这艘船最终只治疗了182名患者。另一家由军方支持的联邦医疗站,贾维茨会展中心和其它几个临时医院多一些担当。国防部表示,“安慰号”预计将在本周末离开纽约返回维吉尼亚母港,作彻底清洁消毒,为下一次任务做准备。
医疗船上虽有1100床位,但远远没有接受他们预期的治疗数量。这说明,当地医院和临时医院已能应付患者住院需求,这是一个好消息,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纽约州长库默表示,为应对可能到来的第二波疫情和今年秋季的流感,包括加维茨展览中心在内的纽约四座临时医院将继续开放至疫情结束。此举已获总统同意。
新加坡是亚洲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新冠病毒确诊病例逾14,951例,此数字超过日本,居中国和印度之后,成为亚洲第三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这些天患者突然暴增,大多来自人口密集的外籍劳工宿舍。当局随即在樟宜国际会展中心和其他临时设施中打造床位,以应付大批涌入患者。樟宜会展中心是亚洲最大的航空活动“新加坡航空展”举办地。政府花五天时间,将其打造成临时医院,可容纳2700名轻症患者。若有需要,会展中心外部还可扩建,安置1700名患者。病人住进去,每人发一袋包括口罩,清洁液等日常用品。后院有一百多个洗手间和洗澡设施,还专门设有晒衣服的大片空地。
这座临时医院有一个亮点引人注目。为减少人与人的接触,患者每日三餐,均由五个机器人送到领取点,每个机器人可运送192套餐,包括中餐、孟加拉餐和印度餐。使用机器人可以提高送餐效率,它能安全及时地把食物送给患者,节省6至8个送餐人手。他们还使用机器狗负责送药。这些机器人和机器狗都有名字。
新加坡临时医院采用机器人给患者送餐
我已嗅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气息。它将代替人类在各个领域大展身手,目前智能机器人的触角已伸向越来越多的服务行业,可充当搬运工、送餐员、导购员、清洁工,甚至老人看护,情感陪伴……越想越起鸡皮疙瘩。机器人充当老人看护服务,我是很期待的。人老生病,有家人照顾,听起来很孝顺,很温馨,但对长期照顾者来说,是一种难以承受的身心折磨。目前朋友们讨论最多的问题是,应否应该买长期护理保险(Long term careinsurance),大多数赞成买,因为老了不能自理时,需要人一整天的照顾。若有这个保险,雇佣护理,可减轻家人很多精神和经济负担。倘若耄耋独居老人,身体仍不错,有机器人看护、做饭、打扫卫生,甚至读书读报,他们的生活品质会要好很多。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这一代应该可以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好处。
其实,人工智能初级时代早已开始,在逐步影响我们的生活。记得有一年圣诞,我想不出买什么礼物给罗锦堂先生。九十多岁的老人,对物质的东西不那么在乎。我和外子商量,带老先生出去吃饭和环岛游,这比任何礼物都好。听说出门观光,罗老很开心,说至少二十多年没有环岛过了。我们扶他上车,坐好,外子即对着手机说,西瑞(Siri),去某个餐馆。那家餐馆大概有两个地点,希瑞就问是去哪一家?在北部那一家。手机上马上显示去那里的地图。坐靠在后座的罗老大为惊讶,趋前问,怎么手机会说话,还回答你的问题?
以往出门买菜,外子总对我说,你提醒我要买什么什么。如他不交代我,而是对着小小的圆锥体电子产品阿蕾萨(Alexa)说,请提醒我买鸡蛋、火腿、芝士……我居然被电子智能产品所取代,有点郁闷。
若人工智能时代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地球上几十亿人口靠什么生活?总不可能人人都去做软件工程师、作家、艺术家、律师、精神病医生等脑力劳动。如何安顿剩余劳动力,恐怕是另一个要面对的问题。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 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